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方法一:重视课本知识,多思多问。
对课本不屑一顾,说课本内容简单,喜欢狂买参考书,甚至也跟风似地买竞赛书、大学课本,实际我们课本中未明白指出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不少。
比如高一,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学生觉得简单,可是有几个学生会去想:溴、碘单质会不会与之发生取代反应呢?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又比如说,学生都知道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可有几个学生想过:这能不能叫置换反应?为什么用无水乙醇不用酒精?反应后还生成乙醇钠,它有什么性质(实际上不用酒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乙醇钠引起的)?乙醇和钠反应类似酸、水与钠的反应,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参加竞赛的学生应该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乙醇电离,是广义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那产物什么(这个明白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了)?乙烯的同系物与之反应产物也一样吗?为什么用酸性高锰酸钾,而不是中性、碱性?
方法二:重视基本的化学原理和规律。
因为物理、化学都是自然科学,它们一定是遵从自然规律的,而规律前人早已总结,比如道家学说。表象千变万化,但规律是一般性地、相对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举个最典型的也是让高中学生最头痛的例子——化学平衡,平衡影响因素、平衡移动原理等方面的单一、综合考察是高中化学一大难点,再加上高二学化学反应原理,还有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计算等,几者综合起来,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实际上所有知识点、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不学着积极深入地思考,只能是舍本逐末,成为各种表象和海量题目的奴隶。
方法三:注重实验。
学到的知识总要运用到实际中来。要逐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论明年新课改怎么考,这几年高考的主旨思想一定不会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你会背书我也会,思考创造才可贵!
方法四:重视反应过程和实质。
在此分为两点(但不是说二者相互独立):
首先,反应过程,高中化学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应,比如铝离子与NaOH的反应,包括北大自主招生考的大苏打的相关反应,均是量变引起质变,量的关系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找出临界点就至关重要。
其次,是反应实质,结构决定性质。在见到一个反应方程式时,不要急着去背诵,而是观察产物和反应物,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各元素原子结构、金属或非金属性、化合价、化学键等总是会的)去思考。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周期律及电化学时写出反应物,让学生自己应用已知概念、规律去推产物,不会不对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要思考。
方法五:重视自学和总结。
进入高二后,优秀学生往往能在知识层次甚至思维方式上超过老师,老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引导。所以,学生自己要学会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主动记忆一些反应、现象、科普等,这比专门买本书背要简单得多。
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自己总结“母题”,把题目“模型化、公式化”,也即教师行话里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各科均适用,包括英语、语代,均有规律可循。就得原来听一位老教师说,高中数学其实就是不到二十个母题,把这若干个母题掌握了,剩下的只是灵活应对它们的变式与综合。
方法六:学会调整心态。
一定要给自己合理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顶尖的学生都是在夯实基础之后拓展拔高的,而学习中上的学生往往心仪一题多解、难题、怪题和偏题,喜欢技巧性强的题目,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做难题来居高临下,弥补基础的不足,同时也能在考试中胜过顶尖的学生,结果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总比人家差点儿。
方法七:学会交流。
不论是准高一的学生还是已经历了一年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主动发问,不与人交流,就喜欢自己或和关系好的同学低头思考,这是初中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乃至以后都是致命的隐患!希望家长、教师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流讨论,过于强调竞争而不重视合作,会让孩子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地思考和处理事情。多交流,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会发现原来身边的同学也很有才。
高一化学提高成绩的方法
1.课前预习不可少。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物理性质,化学反应)?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有要有一定印象的。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参考学习书,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为预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2.巧妙听课,主动思考。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以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话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
3.巩固课堂成果。每次下课是,并不要几急于使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松开,而要用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一下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中心要旨。这虽是几分钟工夫,效果却是不可低估的。
4.首先明确,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化学的反应原理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表分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要抄下牢记。做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把“非常规”的记录,包括所有反应的特殊颜色、气体、沉淀、变价等值的注意的特殊反应和元素。
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有什么
一、着眼新课标教材高一知识举足轻重
明年起我省将采用新课改后的模块高考模式,新教材要求高一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即高一将会涉及到高考化学所有基础知识要点。由此可见,高一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石。
二、立足知识体系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纵观历年高考趋势,化学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核。何为能力考核?就是在考卷中出现学生完全没有见过的反应,无机化学和有机推断中都有呈现。但只要建立了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些题目都能举一反三。
故而学生应在名师引导下,从高一开始理解和掌握化学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明白所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从而进一步领会教材每一章节的编写意义何在,甚至预测每章节考试的重点。
三、树立起步信心三年学习倍道兼进
1、抓住假期傲人一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必修一中有元素部分的知识同初中化学内容有联系外,其他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等内容都将是高中进行系统学习的要点,如果抓住初高中的这个暑假起步在先,那么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三年的学习将倍道兼进。
2、名师引路少走弯路
名师是稀缺资源,即使进入了理想中学,也不能保障配备的都是名师。不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可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的发展。由于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讲授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讲授。讲授法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同时在思想上有提高;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二、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实验探究法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 ----实验事实----结论----应用”。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为了认识某物质,探究某种化学现象,常常提出一个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查阅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证实、修正自己的猜测,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
四、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以下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1、化学课堂不能做实验时宜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这时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用多媒体画面中的模拟事实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我们不能用具体的实验来表达,但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的动画来演示,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
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很缺乏,在讲原子的构成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形象的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把抽象概念具体化。
3、对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物质进行比较时宜用多媒体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很多,但有些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或性质,对比学习利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可以将一竞聘演讲稿 氧化碳和氢气的性质作比较,可以用幻灯片将要比较的内容呈现出来。对于一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对于氢气的性质我们已经学过,可以通过录象的形式放映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强化了安全教育。通过对两种物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比较,找出不同点,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
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这时应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譬如,将所要复习的内容分类总结后利用 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个课件,同时添加一些播放效果,先显示提纲,让学生回答问题,再显示提纲以下内容,使得条理非常清晰。教师利用这些课件进行串讲,学生很容易弄清知识的脉络,便于系统理解和掌握。
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宜用多媒体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本辨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知识的介绍光靠语言描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通过观看录象、影片等形象直观的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变化。
六、对比归纳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为了使知识便于提取和应用,就要对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例如:关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可以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对比、归纳和整理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即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检验。
七、练习法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关系是一个万能调节器,它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有了良好的情感,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稳定,并且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达到彼此信任和尊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的心中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否则,学生对学习就会厌倦,反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逆反心理,再者,教师爱护和关心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妙药,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有的学生畏手畏脚;有的学生手忙脚乱;有的学生稀里糊涂;有的学生躲躲闪闪。为此,教师不要训斥,要因人点拨,循循善诱,不能一棍子打死。对畏惧的学生应热情鼓励,讲清注意事项,消除多余的顾虑;对手忙脚乱的学生,要特别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严格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躲躲藏藏的学生,也不能加以打击,要给他们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对于稀里糊涂的学生,更不能埋怨,要热情地帮助他们,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实验。
二、加强提问
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思维得到拓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学生能将自己心中的谜团解开,学到的知识能得以升华,大凡不爱提问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较差,学到的知识也很僵化,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鼓励学生提问,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题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予以启发,触动发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进发出美丽的火花。如: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化学在哪些方面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在哪些方面化学让自己有很深的触动?在化学科学的领域中该怎么做?……问题一出,同学们争相回答:我要发明一种廉价的催化剂,让水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解决人类的燃料;我要发明一种航天器,使人们都能到太空开心一游;我要发明一种新药,消除绝症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得以康复;我要发明一种耐水服,让消防员穿上,避免火的伤害……,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也开阔了,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程序
教学程序的安排要合理、灵活,避免公式化,老一套。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动,这就是宗旨。因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寻求一种合理的教学程序,做到凝而不死,散而不乱。化学本身就是生活现象的体现,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1、引入新课
好的引入,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吸附在教学内容上。例如: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一只小猫安然无恙地蹲在下面烧有火的地板上;一只放有鸟的笼浸没在水中,小鸟仍然蹦蹦跳跳,快活之极……等课件,一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就融入到化学世界中,达到了“首映效应”。
2、创设情景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求知欲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询问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讲述了学校某班的六位女生,冬天在房间里用蜂窝煤炉取暖时,险些中毒身亡,这样学生就急于想知道一氧化碳为什么会使人中毒,从而创设了一种求知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探求知识
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是探求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主动质疑解疑,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该过程中,教师不要将学生束缚死,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集思广益,尊重学生创造精神。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节时,引导学生列举平时见到的燃烧现象,并说出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灭火的,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提出的问题,学习新知识,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4、活动探究
就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生明白了燃烧的概念以后,教师让学生演示燃烧的镁带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该现象是不是燃烧,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激烈讨论,以极大的求知热情寻求其他实验的合理方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5、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是学生的知识得以固化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将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要对照学习目标制订多种方案,解决矫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其中,练习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不但可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受到检验,得到巩固,还可使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得到活化,产生迁移。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课堂内练重点内容,课外练系统知识,练易错、易忘、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时,出示习题:实验室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能用几种方法鉴别它们?学生根据学过的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用了四种方法进行鉴别,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既得到了巩固,同时知识又转化成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