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二内容页

高二历史提高的学习方法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

2023-12-09 20:52:47 高二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高二历史提高的学习方法

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甚至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历史。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高一历史“说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好的合格的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们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当然,“新课标”对历史学习目的另有表述。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1200—1300字,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如“____战争”这一节,要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____战争?林则徐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____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____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在课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9页有关“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如洋务运动一节引用曾国藩话:“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认识他办洋务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至于“勤远略”,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____战争”一节,我们就要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起止年代、作战双方、战争路线和阶段、重要的反抗斗争、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如“____战争”我们就要思考: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吗?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____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要学以致用。仍以“____战争”为例,我们要从战争的成败得失获得见解、启迪:落后就要挨打;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军事失败;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对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的“预习”也应属于“了解”这一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主要是“理解”这一步。而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目的所在,其要求较高,要培养创造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还应延伸到课外。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采访、历史辩论等都不会局限在课内。“历史学习三步曲”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四.总结记忆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生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

(1)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把握特征增进记忆。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其中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是相同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结果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种比较,不仅要前后对照,古今比较,还要中外联系比较,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得失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历史学习一定要形成比较的意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3)图示法

图示法是老师教学板书经常使用的方法。历史学习使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记忆变得轻松。

(4)制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历史知识通过制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时间、内容、特点、作用”等几个方面去掌握。制表法和比较法有所不同。比较法是要求比较异同,找出规律;而制表法只是把相似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便掌握。

(5)历史年代速记法:

历史年代的记忆只要动脑,也是有法可循。或连续记忆,或间隔记忆,或谐音记忆,或数字重叠记忆,或中外对比记忆等等。如1771年可谐音“一起起义”。如“19”、“18”属于数字重叠,等。

总之,历史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纲要信号记忆法,讨论辩论记忆法,重复朗读记忆法等等。这就需要同学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改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而且还会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记忆的知识最为牢固,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因此同学们应加强记忆,快乐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五、历史复习四步法: 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老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我们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并让历史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

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如“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可以概括三条线索,即:国共两党由对峙对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断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

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支离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历史科《考试说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中,明确提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产生新的经验教训、启发,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体现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六、开发历史资源,提高治史能力

历史学习不可只停留在课堂,也不可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视野引向家庭、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历史遗存等丰富的历史资源。还要充分挖掘乡土教材的历史内涵,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总之,要拓展历史学习的空间,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生活紧密相联,实行开放性学习.上海教科院付院长顾泠沅教授曾讲到:“听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历史学习,要求同学就某一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考查,筛选甄别,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历史考察报告。还可以组织历史辩论会,重大事件纪念演讲会,历史题材的邮品、图片展等。还可以开展“我的家庭历史”的调查活动。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方法一、掌握基本史实和观点

基本史实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明确每个历史史实的诸多因素: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这些要素作为学习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另外,对一些基本史实可以使用关键词记忆,如,记忆十一届的历史意义时,可以概括为“一转折、三拨乱反正、一新时期”。这样既可以简化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又可以提高效率,学的轻松自如。

历史学习方法二、加强运用能力训练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只学不练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上。典型而精确的练习题,既能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在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这一改革政策出现在什么时期?(2)它的实施有什么影响?(3)中国在什么时期还有哪些类似的政策?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这几次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对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历史学习方法三、找准方向,明确目标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找准方向,明确“三维目标”,即明确每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有针对性、有方向性,而不是漫无目的乱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学习方法四、归纳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在学习秦朝时,可简单设计为──建立(包括时间、人物、都城)、巩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荣(指具体表现)、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掌握了这一简单的方法后,在今后学习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时,就可以自己来归纳学习,对每一朝代的特点可以自己补充。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归纳,哪一种效率高,适合自己就可以选用哪种。

历史学习方法五、学会探究新知识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改变被动地接受,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质疑,不能只局限在教科书中的知识,要多读书、多实践,培养自己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高二历史优秀学习方法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在平时对历史没有兴趣,多数的人都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需要在平时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不过得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就是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于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学生的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有的是古代的,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不过我们要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想要学好历史课,我们应该要选对发放,大家要知道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要知道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生活中大家应该要建立历史网络体系,学生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在学习的时候都是学习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就成了一个很完成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学生还应该要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自我分析的能力,主要的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并且也要知道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学生们应该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从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学会的知识点要运用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现在生活在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人们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做做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自,应该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要把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看起来简洁清晰,这样方便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地应对历史考试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二历史常用学习方法

一、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的思维和辛勤的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大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加,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内容如下:(1)颁布均田令;(2)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实行汉化政策。(3)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的统治政策。可浓缩为:“一均、二化、三迁治”。这样读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

二、字头浓缩: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记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再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其主要领导人----兴中会的孙中山,华兴会的黄兴,光复会的蔡元培,日知会的刘静庵,可浓缩为:“兴华光日,孙黄蔡刘”。

三、口诀浓缩法:就是以整齐压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如红军四次会师编成口诀:“56-四懋,510---陕吴:66---二四甘,610---三会字(每句5个字分别代表年份、月份、部队番号和会师地点)”。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要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工夫的,不过,一旦编好,便终身难忘。

浓缩记忆法形式多样,实效性强,希望广大同学们,在各科的学习中都能加以利用,最好是有发挥、有创新,并相互交流,让经验、体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让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学好高二历史呢

1、提纲挈领、关键入手

《荀子劝学》中有言: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成语提纲挈领也做了如下的解释:纲,指渔网的总绳;挈,指提起;领,指衣领。含义是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哲理,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抓住要领,简明扼要,这样才能掌控全局。

同学们现在使用的历史教材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基本素材和必备工具。书前面的目录就是全书的纲和领,我们通过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其内涵,就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历史内容的学习要点。我们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史学习板块为例,世界古代史讲述的是人类从蒙昧野蛮及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而步入文明并进而走向整体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对这段历史,教材共划分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若干课组成,目录上列得清清楚楚。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分别从时序性的角度介绍了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单元下面的每一课从不同侧面来讲述所处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如第一单元下设的3课中,分别从早期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概况,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出现的大河流域文明以及西方的文明概况等角度来体现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历程和所处时代的典型特征。

第三单元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将三个单元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就是世界古代历史多元、共容文明的总体概貌。所以,熟悉目录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历史的学习要点。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时间、地域、人物、事件等构成了历史的关键要素。我们之所以探究它,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生活。

所以,从时间、地域、人物、事件和史论等关键点入手去了解历史史实,就能够帮助我们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我们仍然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版块为例,如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8课中世界三大宗教一目的学习,同学们从三大宗教的时间、出现的地点、创始人、基本的教义主张、传播及对当时与未来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可以对世界三大宗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概要的认识。

在此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宗教虽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今天依然被众多信徒信奉并被社会所承认的原因,来深刻体会宗教作为一种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从而形成如下历史结论──对那些体现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关怀的宗教我们应该尊重。而对那些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邪教,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铲除。这样的历史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宗教。

2、织网串珠、梳理架构

世界历史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它以对当时及后来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丝,以对人类自身和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为珠,并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纵横联系,进而形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

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梳理,将大量零散的历史信息经过选择织网串珠有效运用,就能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建构起相对完整的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的总体架构,进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以本学期学习的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板块为例: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的历史。

在新航路开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近20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丝线上,就串有达芬奇、哥伦布、瓦特、马克思、林肯和达尔文等约30多颗交相辉映的明珠。而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