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初中知识点初三内容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电子课本下载

2023-12-09 18:56:01 初三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金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纸片变成纸团)

质量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篮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改变而改变。(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测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称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质量)②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被测物体超过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码。

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求和为称,正确记录。7.特殊测量:取多测少法

例: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取10的整数倍个大头针(一般20-30个),测出总质量m总,再除以总个数就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写成公式:m=m总/n

形状规则:利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

8.测量物体体积可以下沉的物体:排液法溢液法

形状不规则

不能下沉的物体:捆绑法悬挂法9.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测量。10.常用到的体积单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m3=1×10-6m3

11.等容法: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使用,利用的是转换的思想。

例:一位同学要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水、量筒、烧杯。结果一不小心将实验室中的量筒打碎了,问该实验能不能继续进行?如果可以,应该怎么进行该实验?分析: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空。

②给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总,则水的质量m水=m总-m空③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V烧杯=V水=m总-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给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mˊ总,则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mˊ总-m空因为是装满,所以V牛奶=V烧杯=V水⑤ρ

牛奶

=(mˊ总-m空)ρ水/m总-m空

12.剩液法:测量具有粘滞性液体的密度。

例: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一:先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空,然后向其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总,然后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测出食用油的密度ρ水=m总-m空/V.

评价:该方案的缺点: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真实体积减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方案二:向一个空烧杯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

总,

然后向量筒中任意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烧杯中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

剩,

则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m总-m剩,从量筒上读出食用油的

体积V。则食用油的密度为ρ油=m总-m剩/V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学校里的工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2.下列仪器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了杠杆原理的一组是

①量筒②剪刀③烧杯④试管夹⑤托盘天平⑥弹簧测力计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④⑤⑥

3.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4.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个重要的装置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D.省力杠杆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重力大小和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20N0.4m/sB.20N0.1m/s

C.5N0.4m/sD.5N0.1m/s

6.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A.F甲>F乙B.F乙=F丙C.F丙<f丁d.一样大< p="">

7.在校运会中,小翔参加了铅球比赛。如果他用20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投到了10m远处。则下列关于他投球时做功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2000JB.做功500J?C.没有做功?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8.一个70kg成人以正常的速度骑30kg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人骑车行驶时功率最接近于

A.1瓦B.10瓦C.100瓦D.1000瓦

9.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点转动,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在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到位置B的过程中,力F

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10.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11.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将铅球掷出B.将书包背上楼

C.骑自行车匀速前进D.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12.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我们用钓鱼竿钓鱼时,钓鱼竿是一种_________的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14.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40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拉力为______N.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N,这时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

15.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米、0.2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6.如图所示,AOB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杠杆(自重不计),已知AO=2OB.固定O点,使OB处于水平位置,此时B端挂一重为40N的物体,要使杠杆不发生转动,至少需在A端施加F=______N的力.

17.如图,用甲、乙图两种方法提起相同重的物体,则:

(1)使用图的办法省力;机械效率高的是图的办法。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18.举重运动员把2000N的杠铃在2s内举高1.8m后又在空中保持4S,则该运动员前2s的功率是____w,后4S的功率是____w.

19.2010年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距离为0.3m,用时0.5s,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重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20.如图所示为润扬大桥。“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模型,又画了桥塔高低不同的两幅图丙和丁。小强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可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拉力的力臂,从而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21.小聪用图10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他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已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那么小聪所用拉力为_______N,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N,若用此装置提升7N的物体,则此时的机械效率_______(“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2.如图11所示滑轮组,物M重50N,在力F作用下以0.5m/s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此时弹簧秤上示数是12N,则物体运动时受到地面摩擦力大小是____N。8s内拉力F所做的功是______J,功率是______w.(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因素)

23.如图所示,用1.2N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重为2N的物体,物体上升0.1m,所用时间为4s。(1)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2)将物重由2N不断增大,假设动滑轮始终能正常工作,当达到绳子承受的拉力3N时,此过程中,它的机械效率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解答27、28、29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4.(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拉力F所对应的力臂l.

(2)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3)在图丙中,杠杆AB处于平衡状态,请作出力臂L对应的力F的示意图.

图甲图乙图丙

25.(7分)小明和小红用图甲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明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_______(“左”或“右”)移动.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乙图,用弹簧测力计从M位置移动N位置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变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调节好的杠杆进行了一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动力/N阻力/N动力臂/cm阻力臂/cm

4326

于是他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请你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3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他所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滑轮,细绳,铁架台,直尺,钩码,还需_________

(2)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

物重/N物体提高的高度/m弹簧测力计读数/N绳自由端拉动距离/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

500.15200.45

(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做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同学乙观察并分析了甲的实验后,认为甲的实验中,可少用一种器材,少测两个数据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和甲讨论并经过老师的认定,他的方案是可行的,请你分析一下,去掉的器材是什么?少测哪两个数据?

答:去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测两个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同学们又提出了下列假设.

假设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假设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假设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假设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滑轮组绳子股数有关

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所测数据填入下表.(不填写机械效率)

(5)根据实验_________________(填①、②、③、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升物重有关.

(6)据实验②和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7)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

(8)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到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

27.(6分)电动自行车轻便、实用、无污染,很受人们喜爱.若某人骑电动自行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50m,用时30s,电动自行车的牵引力为20N,在此过程中:(1)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大小;(2)牵引力所做的功;(3)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8.(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他在2s内做了0.96J的有用功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4m,不计绳重及摩擦,绳子很结实。请你回答:

(1)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

(2)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该动滑轮的重是多少?

29.(6分)某记者报道:他在植物园内,看到一位老人伸手抱起一根长约3m,横切面积为0.1m2的木头轻轻地举在头顶尽情玩耍,如图甲,该木头就是地球上最轻的木料——轻木,其密度为0.2g/cm3.(g=10N/kg)

⑴请你通过文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并回答上述报道是否真实.甲乙

(2)若小华用图乙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该木头至1m高的车上,所用拉力F为250N,时间为10秒,求小华做功的功率.

(3)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900N的物体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和绳重)

30.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重G1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像。

(1)每个滑轮重多少N?

(2)绳子能承受的拉力是多少N?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物体重多少N?

初三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课本80页试验

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项目:振动源,波的形成

水波

声波

电磁波,木棍的上下振动

发声体的往复振动

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

2、电磁波的传播:

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3、达标练习:课本后8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