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领先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3、概述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课)
(1)商业发展的概貌: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房和飞钱相继问世。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2)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宋朝以前,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和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限制。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③长期处于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之下;④唐朝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在北宋时出现。⑤商业受官府控制的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
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目的不在获利而在于宣传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的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4课)
(1)重农抑商:
①提出: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②影响: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海禁政策
①内容: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②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明朝中后期产生,清朝时期缓慢发展。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
②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 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④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