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间孤零零的白色小屋,那是为旅游者准备的一间小旅店,似乎好久没人光顾了,只有一个迟钝的老式机器人照看着旅店里的一切。
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睡意朦胧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月光下的草原也在沉睡。
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一小段旋律过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音乐,那轻柔的乐声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经历很快就淡忘了。很长时间后,当我想起洗那些那次旅行时穿的衣服时,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颗草籽。同时,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是无意识的,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察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
也是无意识的,在闲暇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这就是那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不知为什么,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漂浮。终于有一天,上班时我走进航天中心高大的门厅,一幅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蔚蓝色的地球。那支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同壁画叠印在一起,我又听到了她的声音:
“我怕封闭……”一道闪电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我发疯似地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在里面,看着大屏幕。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是为了她来的吧。”主任说,眼睛还看着屏幕。
“她到底在哪儿?!”我大声问。“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一切都明白了,我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
“落日工程”是一系列的探险航行,它的航行程序同航天中心的其他航行几乎一样。不同的是,“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
第一次太空飞行一个半世纪后,人类开始了向相反方向的探险,“落日”系列地航飞船就是这种探险的首次尝试。
我记得“落日一号”发射时的情景。那时正是深夜,吐鲁番盆地的中央出现了一个如小太阳般的火球,当火球暗下来时,“落日一号”已潜入地层。只在潜入点留下了一个岩浆的小湖泊,发出耀眼的红光。那一夜,在几百公里外都能感到飞船穿过地层时传到大地上的微微振动。
宇宙航行是寂寞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而地航飞船上的地航员们,只能从飞船上的全息后视电视中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炽热的岩浆剌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瞬间充满了飞船通过的空间。飞船上方那巨量的地层物质在不断增厚产生了一种地面上的人难以想象的压抑感。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飞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层航行,安全返回地面。“落日六号”的航行开始很顺利,但在飞船航行15小时40分钟时,警报出现了。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飞船显然误入了地核区域,“落日六号”立刻紧急转向,企图冲出这个危险区域。当飞船在远大于设计密度和设计压力的液态铁镍中转向时,发动机与主舱结合部断裂,失去发动机的飞船在地层中失去了动力,“落日六号”在业态的地和物质中向地心沉下去。
现在的地航飞船误入地核,就如同21世纪中期的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毫不存在的。
好在“落日六号”主舱的船体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讯系统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完好的联系。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号”航行组仍坚持工作,把从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宝贵资料发送到地面。飞船被裹在6000千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它们密密地挤在“落日六号”的周围,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过,“落日六号”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后来,航行组中的另外两名地航员在事故中受伤,不久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讯设备的能量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听到了她同地面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底薪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常常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__届雨果奖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二、理解词义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3.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4.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故事的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2—23):故事的发展。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2—44):故事的高潮。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5、46):故事的结局。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四、问题归纳
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也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这句话表明“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
5.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本真的美好。
五、课文主题
“我”在度假旅行过程中,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这让“我”明白,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学会珍惜。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练习题
12.如果改写这篇小说,以女宇航员的口吻,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请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构思,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相关情节的内容。(4分)
开端:“落日六号”飞船被困地核,“我”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发展: ①
高潮:在与外界即将中断联系时,“我”发送出最后的感言。
结局: ②
13.联系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小说第19段中“她”的一悲一喜的理解。(3分)
14.第7⑧段中,当“我” 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啊,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时,“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作者为什么不在此处直接交待“她”被困地心的事实?(4分)
15.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一是生活态度,一是科学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练习题
答案:12. ①示例: 借助“眼睛”酣游草原,“我”最后一次感受着地面世界的美好。
②示例:与地面世界失去联系后,“我”坚持观测以期望为后人留下资料。
13. 示例:“悲”是因为再也不能看到渴望已久的草原日出美丽景象;“喜”是因为意外地听到了草原鸟儿的鸣叫,感受了到了生命的力量,这将成为自己日后的美好回忆。
14.示例:使得小说情节有波澜,并突显“她”此时的异常表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对“她”的生存状态的探究兴趣。
15.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小说主要写了困入地心的女宇航员借助“眼睛”细腻而热切地感受草原景物之美的经过,以及她会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而坚持生活、工作下去的留言,还有对“我”生活态度的影响,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示例二:主题是歌颂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小说主要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宇航员在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时困入地心,在借助“眼睛”感受草原景物之美之后,她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而坚持工作,以期待为可能到达的后来者留下宝贵的资料。这些内容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概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大家读过吗?
对,回眸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界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 这部《三体》。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
对,它的作者是刘慈欣。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点缀 漫步 迟钝 闲暇 凸现 拍摄 蔚蓝 合拢 吟唱 孤零零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2.请大家上网查阅资料,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刘慈欣。?
刘慈欣是 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__届雨果奖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水平?。
目标导学二 :解读标题,概括情节。
1. 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现在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 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示例:
(1)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
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带上小女孩的眼睛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2. 谁能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师小结:因为?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为 了让小姑娘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目标导学三 :深入体会,伏笔运用。
概括完课文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仔细品味,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精彩。本文曾获得1999年度第__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1.教师举例。
在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初读时我也没在意,但读到第43段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 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心痛之余,情不自禁地把刚才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这句话的深意。
在本文中,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这种表现手法叫伏笔。
2. 所以说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 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运用旁批法来体会。旁批法我们学过,今天我们继续使用旁批法来自读课文。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 吗?”
(2)“热,热得像——地狱。”是一处伏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是照应。
目标导学四 :分析人物,感悟精神
1. 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 ?
小姑娘身陷绝境。
2.她的心态如何?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平静。
3.从哪一段里找到的?
第44段。
3. 身陷绝境却如此平静,请问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齐声朗读第45、45两个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①强烈的敬业精神 ;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③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
4. 指名朗读第45、46、47段,在朗读中进一步来感悟人性的崇高与伟大。
同学们想想看,地球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透明了。地球怎么能变得透明呢?是小姑娘精神的光芒穿透了6300公里厚的地层,将这颗蔚蓝的星球照耀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
5.目前来看,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那青春的面容将被永远封闭在地心,令人心痛却又无能为力。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希望。经过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够进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落日20 号”研制成功。你很荣幸,成为了“落日20号”地 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号”并同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
示例:见到小姑娘之后,她面带微笑地递给了我一支铅笔,也就是文中反复提到的失重的铅笔。正当我感到疑惑之时,她用非常轻的,像是耳语一样的声音对我说:“我不打算走了,我想永远留在这里。资料你带走吧,这支铅笔,就当是我留给你的纪念吧。”她说完就转身走向了工作台。我轻轻叫住了她,沉默了一小会,我 攥紧了拳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陪你,一起,留在,这里。”于是我和小姑娘成了好搭档,一起投身到对地心世界的研究中。
【教学提示】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大屏幕展示。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要求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大屏幕展示。
【学法指导】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教学提示 】
批注完之后,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
续写时,尽量做到与课文中的伏笔形成照应。
板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
“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 运用伏笔
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人性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