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1
一、实践动因
村党组织的设置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在中国广大农村,多年来一直按照区域原则,以行政区划为依托,“支部建在村上”(一村建一支部),形成“镇党委——建制村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建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党员在地区、产业间流动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的以建制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党员流动,再加上一村多组、村组之间距离较远、党员分散,造成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党组织在村民小组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制、优化党组织设置,已成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龙江村是深溪镇农业大村,现有农户1670户,农业人口6911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30.87亩。在20xx年组级区划调整以前,全村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93人;村民组22个,组干部44人。由于龙江村村域面积大、村民数量多、党员分布广,2个党支部与22个村民组交错设置、93名村党员与44名组干部交叉分布,组织相脱离、工作不同步,导致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村民组一级的有效覆盖尤其薄弱,体现为“四难”:一是党员干部作用发挥难,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差,不愿承担组级工作,在组级干部的配备上甚至采取“轮流当”和“抓阄选”的方式。二是村组生产要素集中难,原有22个村民组普遍面积小、人口少,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人力、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难于集中和扩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难,没有集体经济积累,党员群众忙于个人生计,对村支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有怨气,矛盾过多、人心不齐,集体公益事业无人抓、无心管。四是基层组织效应体现难,原有2个党支部管理幅度大,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对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出现“空档”;组织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针对龙江村面临的“四难”困境,普遍存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四难”问题越突出,农村越是贫穷落后,党员群众越是不满意。20xx年以前,龙江村集体经济积累仅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860元,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排名长期位列深溪镇倒数第一名,计划生育工作常年被列为“三重”管理村,群众满意度极差。以龙江村为例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具有普遍意义。
1、村党组织执政地位的动摇。一是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内耗”严重,影响了领导作用发挥;村党组织不正常开展活动,长期不召开党员大会,不发展新党员,党组织缺乏活力;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路数不清、能力不强、办法不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等。二是集体经济薄弱,物质基础不牢,党组织缺乏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办公益事业,只能向群众伸手要,久而久之,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和抵触。三是客观环境的制约。有的群众认为,村委会是群众选举出来的,是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因此,一些群众更拥护和信任村委会的领导,因而也影响和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考验。一是理想信念不牢。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深刻,对实现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缺乏自觉性和坚定性,认为共产主义是理想中的事,可想而不可及。二是发展思路不清。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无所适从。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发家致富是群众自己的事,各想各的,没有责任和义务带领群众致富。三是精神状态不佳。在困难面前,精神不振、畏首畏尾、不知所措,片面强调客观困难,没有带领群众开拓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奋发有为、坚忍不拔的斗志。四是工作方法不妥。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浮躁、方法简单,不善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五是为政不廉。有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以权压人、与民争利。凡此种种,都使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经受着新的严峻考验。
3、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难题。一是随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要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农村党员干部担心扩大民主会削弱“两委”班子的领导权威,往往只在形式上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党员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与党员干部民主意识和能力弱的矛盾,随着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明显和突出。特别是在党员群众中表现尤为明显。一方面他们强烈要求实践自己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由于受自身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又难以正确履行民主权利。
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出现,呼唤着在农村处于组织核心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以一个全新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村级组织平台系统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二、基本做法
20xx年7月,龙江村全面推进组级支部建设;20xx年6月,龙江村挂牌成立党委;20xx年10月,龙江村党委在全村组织实施“三支队伍、四级联动”服务模式。龙江村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为契机,创新实践“组级支部建设”模式,在组织设置、管理机制、组织定位、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创新组织设置。一是在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河流走向、人口居住状况、产业特色、资源分布等情况,坚持依法依规、科学适度和“两并两不并”[ “两并两不并”:“两并”即组级行政区划合并,组级领导班子合并;“两不并”即村民承包的田土山水和集体经济收益不并,原组辖区不拆散合并。]原则,依照村民组村民户数的适度规模,将原22个村民组合并成为11个,并分别明确蔬菜种植、花卉种养和服务园区建设等发展重点。二是在组级区划调整后,撤销原有党支部设置建制,在11个村民组建立8个党支部(对于区域相邻、产业相近,而党员较少的村民组联合组建党支部),将村民组内全体党员组织关系编入组级党支部,保证每个支部党员数有10名以上,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了作用发挥;同时,以组级支委班子为领导核心,搭建以组级支部书记、村民组长、育龄妇女组长为主体的组级事务管理班子,并推荐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分别由组长和育龄妇女组长兼任,把原有44名组级干部精简至33名,提升了工作效能。三是依托蛋鸡养殖这一优势产业,成立了龙江村蛋鸡养殖协会,并跟进组建协会党支部,以“支部+协会”模式,把专业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机制建设、提供服务、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带富能力。四是立足加强党的领导,先后经镇党委、区委组织部研究同意,将龙江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明晰了村党委、村委会、组级党支部和村民组工作职能,全面推行“两级两委、交错互动”[ “两级两委、交错互动”:即村党委领导组级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村民组、组级党支部领导村民组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激发了村组活力,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扩大民主实践。一是注重选举民主,严格按照“两推一选”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十届村党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以分村民组召开支部大会和村民会议的方式,先选支委班子,再选村民组级班子,且每名班子成员满意度测评均在95分以上,充分尊重了民意。二是认真执行党务、村务公开有关要求,细化了村、组两级公开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等,分设村、组两级公开公示栏,定期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工作事项进行公布,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全面落实组级干部向党员群众代表述职述廉和公开承诺制度,明确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在七一建党节、村委会干部及村民组长在年终分别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作述职和公开承诺,提升了村组干部公信力。三是重大事项民主商议。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实行村、组党员群众议事会议制度,集体讨论、协商和决议涉及村、组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和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事项,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20xx年,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为全村年满6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采取村企合作模式与遵义赛德水泥厂成立了遵义建安商砼公司;20xx年,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以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遵义市龙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遵义龙江驾驶人培训有限公司。
(三)健全服务网络。一是搭建村级服务平台。为更好地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在交通便利之处新建了4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和1500平方米的村级办公阵地,在开设“一站式”的党务和村务服务大厅的基础上,配套建设远程教育室、群众说事室、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图书阅览室,夯实了服务基础。二是配套落实组级活动阵地,将服务群众的工作前置,先后投入260余万元,为所属8个组级党支部和协会党支部新建了活动阵地,配备必备办公用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了服务实效。三是设立便民服务网点。依托村、组办公阵地资源,配套设立了农家书屋、爱心屋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13个便民服务点,修建篮球场4个、健身场6个,丰富了服务功能。每年,龙江村投入200余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优化管理机制。一是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在严格抓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制订了村组两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邀请师资举办讲座和组织到红色基地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突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二是按照党员干部“五带头”标准管理要求,制定《龙江村共产党员履职卡》,将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承担支部工作和开展志愿服务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以此作为党员“评星定级”主要依据。三是丰富党员活动载体。全面实行“三支队伍、四级联动、责任到人、服务到户”[ “三支队伍、四级联动、责任到人、服务到户”即依托村党委班子、党支部支委委员和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实行村党委服务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委会服务村民组、党支部服务村民组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四级联动”模式,做到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服务模式,以村组党员干部为主体,动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致富能手共同参与,分类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9支128名,将全村1670户家庭全部划分给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并分类组建并实行量化考核,下沉了服务重心。
三、主要成效
龙江村创新组织设置,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下沉到村民组,把党的工作直接做到村民家中,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让群众直接享受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看到党的工作实效,感受到党员干部实在的作风。龙江村在村民组上建支部,并配套工作机制,有力地加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提供了范例。其主要成效是:
(一)党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龙江村把党支部建在村民组,使村民组党支部成为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对传统的以村为最基层单位党建模式的突破,是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村民组党支部、协会组织党支部的建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细分化”,党委、党支部的结构组成更“扁平化”。龙江村在村民组中建立党支部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做到“三先”原则,即组内事务党员先知、组内事务党员先议、各项行动党员先带头。从而使党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二)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龙江村各组级党支部、协会组织党支部建立后,村党委注意发挥各类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活动都由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村党委负责定期检查和指导,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同时,通过每月党支部书记例会等形式,畅通了民主渠道,并充分调动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分类设置党支部后,一方面将党建、计生、综治和卫生等日常事务性职能下放到村民组,另一方面村组干部队伍精简后,提高了基本待遇,激发了队伍活力,使村党委有更多的精力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更大的力度统揽全村基层党建工作。随着各党支部内各项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龙江村的党建工作更加规范、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小团队式”的教育和管理,更具针对性,便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展“三支队伍、四级联动”服务模式,一方面能根据党员自身特点设岗定责,开展志愿服务,使党员找到适合发挥作用的途径。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在本村民组内运作,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非常熟悉,便于监督党员,也有利于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有利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建立村党委、村民组党支部,实行“两级两委、交错互动”工作机制,呈现了“体内循环、线片结合、交叉负责、精细服务”的工作特点,基本实现了“民情联系无遗漏、村务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的“三无”工作目标。与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相比较,村民组党支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群众思想动态通过村民组党支部能更快地传递到村党委和村委会,有力地保障了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平稳推进,也有利于社会稳定。龙江村村民组区划调整和组级党支部建立后,又分别组建组级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提高了党组织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20xx年,龙江村实现农业产值5876.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992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3875万元。目前,龙江村已拥有遵义市龙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遵义建安商砼,龙江酒店,龙江驾校等村办企业,获得了国家、省、市、区、镇各级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经验启示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目的是适应农村新形势和新任务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以此带动农村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只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步,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组织建设、活动内容、方式、途径及载体配套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全面提高和发展,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龙江村实施“组级支部建设”是创新村组工作模式、组织架构、服务功能的积极探索,更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的生动实践。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2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取得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持续优化,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入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稳妥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利改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个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生机活力受到严重抑制。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股份制改革,即“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党的xx届三中全会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20xx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基本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将按照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分类推进。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等艰辛探索,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它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企业制度,以公司制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使国有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统一,坚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企业制度。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采取“条条”(中央部委)管理和“块块”(地方政府)管理的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显现出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排斥竞争、缺乏激励、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等,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被提上日程。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1999年召开的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20xx年召开的党的xx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随后,国务院于20xx年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也相继组建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代表国家对所辖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国有资产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相分离,意味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0xx年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些改革举措在坚持国家所有、分别代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授权经营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完善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
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分布广、数量多,但平均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对国有经济布局作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宏观上,着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1999年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上对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主要行业和领域作了基本概括和原则规定。20xx年11月,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为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指明了方向。同时,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步伐加快,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减至96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微观上,一方面,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使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国有企业总户数已显著减少,每户平均拥有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显著增加,国有大型企业从业人员占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明显提升。
经过40年改革创新,国有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大幅增值,上缴利税显著增加,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已跻身于世界一流或知名企业行列。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我们党执政兴国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地位更加巩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扎实稳妥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3
一、背景分析
南通现辖3市2县3区和4个国家级开发区,75个乡镇,26个街道,1368个行政村,521个社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受市场经济、物质观念冲击和影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服务功能不优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以“服务”替代“党务”的现象。少数党员干部认为,基层工作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非常具体、非常直接,与其讲半天的大道理,不如解决几个实际问题更直接。少数党员干部不善于、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深入、不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甚至认为,“党务”是个软指标,“服务”才是硬道理,只要“服务”搞好,“党务”自然过得硬。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以“给与”替代“需求”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心里想着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听取群众意见不够,乐于“领导决策”,缺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能真正做到“问计于民”。少数党员干部乐于做“锦上添花”的实事,对“雪中送炭”的“急事”“难事”关注不够,久而久之,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受到了影响。极个别村干部工作不讲方法,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三是在责任主体上,存在着以“少数”替代“多数”的现象。总体上看,占党员比例很少的村干部服务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是比较到位的,但面广量大的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一些村党组织在创新党员作用发挥载体上办法不多,对普通党员力量的整合不够,少数党员先进性凸显不够,党组织带动群团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发挥作用不够。
通过调研,南通市切实地感到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进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认真调查、多次研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的思路呼之而出。
二、实践历程
实践中,南通市准确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的内在联系,坚持将教育引导群众工作贯穿于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始终,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党群互动、力量整合,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稳定。
(一)突出理论武装,在走进群众中教育群众。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与群众脱节的问题,注重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可学可比的典型、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一是大力弘扬核心价值。广泛开展“传递正能量、共建好家园”主题活动,依托遍布农村的5360个“正能量加油站”,将党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市委“两个率先”的进展情况等,制作成“微党课”“微电影”“微手册”,把核心价值观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快板,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看变化、感党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家庭美德故事巡回宣讲等活动,持续推动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培育群众爱国爱党、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二是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按照“村村到、户户听、人人知”的要求,组建大学生村官宣教团,积极开展“微型农课”“党员故事会”“网格讲堂”“树下聊天站”“田间课堂”“红色广播”等活动,大力推行“菜单式”“互动式”宣讲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述和传递党的主张,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820多场、覆盖群众近300万人。三是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实施教育引导“十小工程”,依托小课堂、小广场、小餐厅、小电影、小抄报、小热线、小驿站、小广播、小卡片、小报廊等平台,拓宽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渠道。积极培育“村村乐”“百姓自助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发动群众走上舞台,自说自演,用乡土语言、草根情怀感染更多群众,两年来,全市共开展“村村乐”活动27000多场次,参与群众近500万人次,实现了活跃群众文化与教育引导群众的相得益彰。
(二)突出民主参与,在发动群众中引导群众。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组织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着力将好事办好,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是听取群众呼声。全面构建“村党组织—二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 “民情联系网”,配套完善 “接收—处理—反馈—评价”的民情信息循环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实时回应民情,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去年以来,累计汇总民情信息近2万条,先后有300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被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二是组织群众参与。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坚持议前征求意见、议中民主商议、议后宣传解释、全程公开公示,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决策协商等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去年以来,全市通过“四议两公开”为群众兴办各类实事8600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起,通过有序的民主参与,化解了矛盾、缓解了冲突,使党组织的意图有效转变为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三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任期(年度)工作目标承诺机制,引导村党组织紧紧围绕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涉及大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目标承诺。按照“你服务谁、谁评价你”的原则,建立健全开放透明的群众评议机制,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压茬有序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动真碰硬对党员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其中被评定为“好”和“较好”的占98.35%。
(三)突出党员带头,在示范群众中带动群众。针对少数村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创先争优、引领致富的能力不强的问题,注重激发党员干部的主体活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带头服务、带领服务,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服务教育引导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一是引领推动发展。创新党建富民产业链,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培育了一批党员经纪人,农户依托合作社生产和销售的比例超过60%。打造党建富民共同体,全面推行“强村带弱村”、“村企联建”等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形成2800多个党群共富联合体,实现了“三有三无”:“带头致富有党员、扶贫帮困有党员、典型示范有党员,党员身边无纠纷、党员身边无陋习、党员身边无违纪”。二是引领奉献社会。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吸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参与,按照“支部+协会+志愿者”模式,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根据需求和在职党员特长进行分组定责,定期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邻里照看、健康义诊、便民维修等服务,使群众生活困难有人帮、出现问题有人管、心里疙瘩有人解。去年以来,全市推出26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带动4万多名群众共同参与,帮助解决群众各类困难9000多件,呈现出党员干部走在前、人民群众心相印的生动局面。三是引领促进和谐。按照“所处位置、政治素质、协调能力、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等标准,以10-15名党员为单元,通过本人申报、党员推荐、组织考察,把“思想觉悟高、工作热情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的12600个党员选拔为党小组长、16900多个党员选拔为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其扎根群众、情况熟悉的优势,宣传党的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调处社会矛盾、参与基层治理,打造了一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同志来南通调研时称赞:“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做的是一件件群众关切的小事,累积起来就是党惊天动地的大事。”
(四)突出党建惠民,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针对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从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事情改起,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增进人民群众同党的感情。一是优化服务手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延伸拓展党建频道、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手机报等信息化阵地,创新“互联网+基层党建”模式,在农村建立1834个网上公共服务中心,推广大学生村官农宝网建设成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技能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提高服务便捷化、效能化水平。试点依托微信公众服务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微心愿大家帮”活动,今年以来,全市35个试点村共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1800多个,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整合工作资源。在队伍建设上,每年选派100名机关干部担任经济薄弱村“联助书记”、累计选派560名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建立政策宣传、综合治理等12类12206支村“一综多专”服务队伍,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教育引导力量全覆盖;在平台建设上,全面完成1300度个村级党组织“一站式”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引导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前移服务端口,实现了6大类20项服务项目的“在村办理”;在载体建设上,全面推行以“及时梳理群众诉求、实时代理群众事务、即时处理群众难题”为主要内容的“三理工作法”,去年,全市党员干部梳理群众诉求36000多条、实时代理群众事务6.2万件、即时处理群众难题8600多个,“三理工作法”在全省推广。三是强化考评激励。实施乡镇党委书记“八个一管党工作法”、村党组织书记“两议两诺、双述双评”制度,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下发问题“整改清单”,实行限时“挂牌销号”,将“软指标”转化成“硬任务”。开展星级党组织、星级党员创评活动,命名表彰100个先进村党组织、10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00名优秀党小组长和100个优秀党员中心户,以叶剑生等为代表的村书记优秀群体先后被省级媒体集中采访宣传。出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意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德才兼备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有计划地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人均年收入已达4.32万元。
三、几点启示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从南通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本质在于深刻把握内涵要求。南通市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正能量加油站”、服务教育引导“十小工程”等载体,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增进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凝聚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辩证关系,跳出“就服务抓服务”的狭隘思维,将教育引导贯穿“五服务”始终。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首要在于顺应党员群众需求。“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南通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找准结合点,从群众诉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将抽象的群众具体为一个个服务对象,将群众利益具体为一件件服务个案,在具体的、现实的、最直接的维护群众利益和满足群众诉求中体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接地气、聚民心、促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及时掌握和满足群众的共性化、个性化需求,努力实现服务教育引导工作与党员群众的所需所盼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核心在于构建党群联动格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克服条块分割、独自为战的弊端。南通市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在党内以党委统揽,通过“联助书记”“第一书记”“党员志愿者”等,组织引导各部门各单位把职能和力量投入到服务教育引导上来,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广大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队伍整体联动、平台共建共享、活动联合共创的生动局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积极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全面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关键在于常态长效机制。南通市认真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尤其是乡镇和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的管党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形成了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常抓长效的履职机制,同时,注重整合资源、考核激励,使服务教育引导工作充分体现党员群众的意志、利益和需求,充分契合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服务教育引导群众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牢固树立“抓常、抓细、抓长”的理念,推动服务教育引导工作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