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内容页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2023-12-16 06:36:38 实用范文 访问手机版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断定的汉族地域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围绕,形胜优胜,气象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造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核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修建,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有名历史文明名城。外八庙建筑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内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全、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故仿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营建了普宁寺。淆政府盼望边境国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接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式,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顺次散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央,四周环列着很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摆脱门”(佛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袒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旁边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录了兴修普宁寺原委跟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坚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逐日凌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端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懊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心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潢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掩护脊垄牢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飞禽像,它们各有其寄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英勇森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天子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将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耀,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拟桑耶寺作风,通过修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应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喧扰佛国幻想境界用详细建筑形象表示出来,使全部建筑存在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化为“圆轮俱足、诸佛聚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依据佛经对宇宙的描写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矗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央,阁之货色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围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周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增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卵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维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明白地反映、意识世界万象;东北角玄色塔为“同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异;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察看智”,表现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绩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严密衔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转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情势,这样使汉藏建筑奇妙联合,形状宏伟又具备园林配置,构成汉藏文化彼此融会的风格奇特的寺庙建筑。 第 一范文§网收拾该文章……

大乘之阁内局部三层,在高低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分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破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肃穆,慈颜善目,衣纹天然流利,是可贵的艺术珍品。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2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解普宁寺,你们可以叫我杨导。

普宁寺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所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前半部分是汉式的建筑,有扇门、碑亭、钟楼与天王殿组成;后半部分是藏式建筑,大部分以的桑耶寺为蓝本。

进入普宁寺,可以看到钟楼和鼓楼分立左右,都是平阔三间、两座阁楼。藏传佛教说,每天早上,喇嘛叩击一百零八响、念经祈祷,就可以去除一百零八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

再往前走,就是大殿。这里供奉着著名的千手千眼观音。我要带大家重点参观一下。千手千眼观音,顾名思义,这座观音像有很多只手和很多只眼,每只手掌心都有一只眼睛。到底有多少呢?细心的游客可以自己来数一下哦。这尊观音像高约23米,重达11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它造像精美、宝相庄严、比例匀称、纹饰流畅,是我国雕像艺术的杰作。

寺庙右侧是曾经的佛学院。因为火灾,大殿和藏经楼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十分可惜。现在这里的厢房改建了展览馆,许多罗汉塑像陈列在这里,它们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有的浓眉大眼,看上去十分精神;有的眉头微皱,显得有些忧愁;还有的笑眯眯,好像十分仁慈……最中间的罗汉是济公,他眉开眼笑,像是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烦心事。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请大家自行游览。请注意寺庙是喇嘛的修行地,大家要保持安静、文明旅行!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3

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保定涞源县城南侧约15公里处,距离北京车程约200多公里,是一处以壮观的峰林地貌为主的自然风景区,也是保定市最著名的景区之一。来到白石山可以徒步登山,观看高耸陡峭又形态各异的壮观峰林,观赏山间常现的云海、美丽日出等景观,还可以体验国内最长、海拔最高的玻璃栈道,游玩内容十分丰富,是前来保定旅游的首选景点。

白石山景区有东西两个入口,东门位于涞源风凉沟村,西门位于插箭岭村,两门相隔几十公里。两个大门都位于山下,可游玩的区域则主要位于山顶,可从大门乘坐区间车或索道到达。山顶东侧到西侧的单程距离约为2-3公里。有多条路线,游玩时分为单程、小环线、大环线等多种方式,从3小时到1整天均可(详细游玩路线请见导览)。

山顶区域最为著名的景点即为玻璃栈道,玻璃栈道位于景区深处的白石画廊区域,这里有景区内最为奇伟瑰秀的峰林地貌,一座座大理石峭壁呈白色,形态各异,十分壮观。而脚下的玻璃栈道本身更是一个巨大的亮点,这段玻璃栈道是全国最长海拔最高的路线,走在其上,脚下便是悬崖峭壁,让人觉得惊险刺激。

红桦林与佛光顶两处路线也十分漂亮。顾名思义,红桦林处以桦树为主,每到秋季,山间红色遍布,与山顶的白色怪石相间,摄影十分不错。而佛光顶处高度较高,则是看云海的好地方,若前一天是下雨,第二天晴天,来此基本都可以拍到壮观的山间云海。

飞狐峡路线也是景区内美景的精华路线,这里沿途一直可以看到很多奇形怪状的高耸石崖,还有众多的奇松怪石可以参观。有三佛朝圣、仙人晒靴等多种造型,每一个都十分高大壮观,可以一个个参观摄影。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4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5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6

各位游客:

随着移民东渡,妈祖也到了中国台湾。现在,妈祖已经成了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和平使者。大陆的妈祖神像多次到中国台湾,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各界人士顶礼膜拜;中国台湾的渔民也经常到大陆来参拜妈祖。妈祖是华夏儿女尊崇的海峡女神。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欢迎诸位来河北旅游,祝各位在普宁寺度过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阻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会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关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显著的反响。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簦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个大工程,秦始皇是用了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呢可见,没有大量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好了,被刺旅途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光临。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

(石牌坊)这里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时隔80多年后宣统元年修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又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牌坊空门填石后作前墙,于是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1990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十几个字对普光寺的个性特点作了最好的总结。

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首先大家集体随我向后转,庙门正额上方浮刻极乐寺”三个一米见方大大字,笔力苍劲浑厚,落款有民国十三年七月南通张謇”字样,张謇是清朝末年江苏南通的最后一科状元,后来下海”办实业,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0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

好,游客朋友们,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朋友们,刚才游览了普光寺里的佛教建筑,顶礼膜拜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脱和升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邻的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无所不在的力量,“神异之的,实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长生不老,成仙归正果。自金元以为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7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8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普宁寺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占地3.3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壮观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鸢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故称之为“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大乘之阁内部分为三层,阁内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8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用木材120 立方米,是现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质雕像。像内是三层楼阁式的构架结构,中间为一根主木,四周组合许多根边柱,外钉衣纹占板密封,分层雕刻。佛像比例匀称,纹饰细腻,绘色绚丽,生动地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表情和神采,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大乘之阁的北西东三面对称地构筑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四座喇嘛塔,布局适宜,造型优美,环大乘之阁而建。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9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0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距北京240公里,距天津280公里。主峰海拔2 0 9 6米,主峰高出周围群山数百米,几乎在涞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

古人对白石山的评价是:“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北山南象,平朴中见诡异,雄奇中见秀丽。”20xx年9月白石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是4A级景区。

白石山最精彩的是峰林奇观,山峰大多直上直下,有棱有角,似刀削斧劈,有“北方黄山”之称。很多山峰深藏在绝壁环绕的峡谷之中,路径险阻,多少年来人们只能远观它的高大雄奇,很难就近感受它的壮美。20xx年,这里铺设了一条长7000多米,由7000多级台阶及栈道、隧道、索桥组成的步游路,可将游客带入白石山的精华部分。

十瀑峡是白石山主要景区之一。此峡总长3500米,高差约350米,是一条花岗岩峡谷,泉水在峡谷巨石间流淌,跌宕为瀑,流连为潭。大小10余条瀑布。比较著名的有飞龙瀑,落差约30米,宽约10米。瀑水先从台阶状的岩层一级一级滑落,之后猛然跌入深潭中,声如雷鸣。隆冬时节,从崖顶倒挂下来数不清的冰挂、冰帘和冰坠,形成大的冰瀑,晶莹剔透,阳光照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直到来年5月初才逐渐消融。

白石山险峰林立.每当浓雾涌起,峰林宛如仙山浮岛,特别是云海佛光出现,更是华北一大奇观。

白石山建有堪称华北第一长的索道,全长1890.31米,高差488.5米,分上中下三站,18个支架,容两人的吊厢108个。乘索道可凌空观赏地质公园的风貌,遥望明长城和十瀑峡。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1

亲爱的旅客朋友,您们好:

我是旅行社导游,我的名字叫:,非常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神奇而美丽的白石山!

首先我代表涞源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热烈的欢迎。涞源是一个神奇美丽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旅游避暑消夏胜地。涞源有着悠久的燕赵历史。而有着“北方第一奇山”和“北方的黄山”之美誉的白石山就挺拔的伫立在涞源。

白石山概况

北方难道真的有这种奇山吗?那么我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石山的概况。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大家有没有去过张家界和云南的石林?张家界是石英砂岩,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缝)。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白石山的夏季有三分之二的天气出现云雾,当云雾萦绕在峰谷之间,山峰时隐时现;时而云雾如海、波涛汹涌,如梦如幻;时而如轻纱幔帐,随风飘舞,仙幻飘渺,使人浮想联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一急一缓中,体现沧海桑田;一动一静中,品味人生百态。当云雾袅袅升起,出现云海飞瀑,云海佛光的奇观,更增加了白石山的神奇与魅力。白石山是春看花草,夏观云烟,秋赏红叶,冬览冰瀑的好地方。

提醒游客:爱护景区内设施,游览途中请到固定吸烟点吸烟,垃圾请入池,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白石山景区目前分为东门、西门两大入口。

(一)东门。(团队)

从县城出发,往县城南行驶,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白石山东门入口。然后乘车而上大约30分钟时间可到达海拔1800米的祥云门,坐索道上山仅需8分钟。到达祥云门之后开始步行游览。

(二)西门。(散客)

如从县城南行驶16公里左右,大约用时30分钟,就会到达白石山景区西门入口处,然后继续驱车前进,将会到达索道下站,此处海拔1400米,上山有两种选择,可乘坐索道,也可步行石阶而上。

白石山景区集奇、雄、险、幻、秀于一身

(一)白石山景区的“奇”

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而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也给白石山增加了许多“奇”。

(二)白石山景区的“雄”

白石山山体高大,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雄伟,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

(三)白石山景区的“险”

“险”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

(四)白石山景区的“幻”

白石山所谓的“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化,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如仙山浮岛,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五)白石山景区的“秀”

白石山景区不仅雄伟、高大,也有秀丽的一面。到了春天气温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是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白石山景区内景点介绍(就地介绍)

1.祥云门。坐落在祥云峰旁,在白石山东门盘山而上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祥云门停车场。之所以叫祥云门,是因为据说过此“祥云门”者,来年必定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顾名思义也就是象征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雾的季节,站在祥云门的门楼上边可看见白云的变化万千,宛如九天之上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xx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是观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8.三佛朝圣。白石山的神话传说始传于宋代初年,相传在白石山修炼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华得以成仙之际,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诚心。

9.飞狐峡。相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神圣,救苦救难。因这里是相传飞狐出现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飞狐峡。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前边有一块形状犹如人食指的山峰,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伫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苍穹。

11.三洞天。前边这个形状貌似“山洞”的景点叫做“三洞天”,首先我们来到“一洞天”与“二洞天”的交界处,大家可以从这个位置上看去,这两个洞的形态像不像热恋中的情侣在接吻?相传,白石山的狐仙经常会变幻成妙龄少女端庄的坐在这里,好像在等待自己的“白马王子”。现在介绍了两个“洞”,肯定会有游客问,既然是“三洞天”肯定还有一个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最后一个“洞”在哪里?是的,在这里,您别看这个洞口特别小,但您走进去可以看一看,也会给您一种一洞一景,洞移景异的奇妙感觉。

12.仙人晒靴。现在大家来到的这个景点叫做“仙人晒靴”,听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问,既然是靴子为什么只有一只呢?相传在燕赵时期,一位得道中人,被白石山的美景吸引,在此停留歇息,一脚跨白石山一脚踏黄山,所以另一只靴子留在了黄山,故白石山也有“北方小黄山”之称。

13.飞云口。又名“风云口”位于晴云锋西北,是白石山主脊的一个豁口,为主要风口。由于白石山山体高大,阻隔了南北空气的流通,所以飞云口成为风云飞渡白石山的主要通道。夏季,经常是南侧山谷,云雾弥漫;而北侧却是晴空万里。

14.双雄石。站在双雄石观景台上,可见对面峰崖上有两巨石并立,高约50余米,像两位巨人、更像两位英雄,雄姿勃勃,并肩屹立在陡崖上,守卫着白石山。两巨石直上直下,之间缝隙不宽,它们巍然矗立,是涞源县代表性的地貌景观之一。这里还有一道水景观,更加衬托了白石山的“奇”。

15.清凉台。坐落在清凉寺的上方,站在这个观景台上可以清晰的俯视清凉寺的全景,由于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清凉怡人,常有游客驻足于此乘凉、歇息,也是观赏晚霞、红叶的最佳位置。

16.红桦林。白石山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高等植物达739种,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生长在海拔1600米—20xx米之间的红桦林为白石山的代表性植物,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这里是好多摄影家钟情之地。

17.悬石奇观。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像稍大点的风就会把它吹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这个景观可与黄山的“飞来石”媲美。其原理其实就是重力垂直的作用。

18.风云际会。什么是“风云际会”?就是云雾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试图越过山脊,冷、暖气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线交锋。随着冷、暖气流强弱的变化,云雾时升时降,时进时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飞,奇峰忽隐忽现。“风云际会”是白石山的一大奇观。

19.豁然崖。顾名思义,给人一豁然开朗的感觉。豁然崖,自东、西两侧中间形成一条很窄的道路,犹如一个门楼,无论您从哪个方向通过,都会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

20.侧身崖。白石山没被打造之前,这就是一个悬崖,只有一条很窄的缝隙,只有那些经常打猎或采药的具名和一些灵敏的动物可以从这里通过。顾名思义就是需要人把自己的身体侧过来才可以通过的一条山路。

21.姜太公钓鱼。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是不是像一位老人坐着钓鱼,在出现云海的时候更加形象的诠释了这个景点的名字。

22.海豚出水。孤立的山峰形状十分像出水的海豚,头和嘴的前半身露出水面,整个孤峰由距今10亿年前形成的古地震遗迹---巨角砾岩组成。

23.翠屏峰。由于白石山西山已森林景观为主而“翠屏峰”是西山较为突出显高的一座山峰,山峰上有很多树木,犹如一道屏障。站在峰顶可以眺望白石山的秀美景色。“翠屏峰”也因此而得名。

24.佛光顶。白石山的最高峰,海拔2096米,顶部面积约30平方米,是极目远眺,赏峰林,览云雾,观佛光的最佳位置。

我们站在白石山巅,向北望去,是涞源盆地,田畴交错,绿草茵茵,涛涛不息的拒马河水象一条银龙,蜿蜒曲折地向东游去;举目东望,狼牙山雄姿秀色尽收眼底,“五壮士跳崖”的壮举,会浮现在脑际,历史的丰碑永久地留在了这里;向南遥览,八百里太行,延绵无际;向西远眺,群峰峥嵘,铁壁集翠。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象进入了世外桃园。

25.五行台。这个观景台名字叫做“五行台”,一听到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联想到“金、木、水、火、土”,是的,他们之中一定有什么联系。相传天地未分之时,被称为混沌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没有生成,昼夜寒暑没有交替出现,上面没有风雨雷电,下面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于是从太易之中生出水,从太初之中生出火,从太始之中生出木,从太素之中生出金,从太极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来。 由于白石山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春、夏季节,多云雾的天气,但在此观景台经常会有浓密的云雾聚集在此,犹如传说中的“五行”在现,因此被称作“五行台”

26.白石胜境:此处是白石山西门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由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牌坊,而大家走到这里,也就渐入了白石山的佳境。这里也是徒步进入景区游览的入口处。

白石山景区内索道概况

1.祥云门索道。全长2378米,单程8.5分钟,8人吊厢共38个吊厢。

2.韭菜园索道。全长493米,单程2.8分钟,两个吊厢,运力是25+1,单项运量1000人/小时。

3.飞云口索道。全长468米,单程5分钟左右,8人吊厢共12个。

4.碧溪索道。全长1890米,单程30分钟左右,双人吊厢共108个。

(游览结束)时光飞逝,咱们的白石山之行即将结束了,很高兴今天能陪大家一起欣赏美丽而神奇的白石山,各位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对白石山风景区的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向我反映,我们会将大家宝贵的意见汇总反映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本着“高起点、新思维、高品位、大手笔”,全力把白石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提的是海拔1600米的游览线是白石山景区最精华地段,在那里可以仰视、俯视和俯瞰不同类型的景观,让您流连忘返。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相信,有缘我们还是会相见的,到那时,我们将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愿能很快再次见到你们!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2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断定的汉族地域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围绕,形胜优胜,气象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造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核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修建,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有名历史文明名城。外八庙建筑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内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全、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营建了普宁寺。淆政府盼望边境国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接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式,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顺次散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央,四周环列着很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摆脱门”(佛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袒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旁边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录了兴修普宁寺原委跟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坚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逐日凌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端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懊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心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潢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掩护脊垄牢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飞禽像,它们各有其寄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英勇森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天子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将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耀,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拟桑耶寺作风,通过修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应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喧扰佛国幻想境界用详细建筑形象表示出来,使全部建筑存在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化为“圆轮俱足、诸佛聚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依据佛经对宇宙的描写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矗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央,阁之货色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围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周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增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卵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维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明白地反映、意识世界万象;东北角玄色塔为“同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异;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察看智”,表现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绩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严密衔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转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情势,这样使汉藏建筑奇妙联合,形状宏伟又具备园林配置,构成汉藏文化彼此融会的风格奇特的寺庙建筑。 第 一范文§网收拾该文章……

大乘之阁内局部三层,在高低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分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破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後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肃穆,慈颜善目,衣纹天然流利,是可贵的艺术珍品。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3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4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断定的汉族地区释教世界重面寺院。这里群山环绕,形胜优越,气象尽佳,山火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正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战外八庙释教建造群,正在康熙、坤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世界第二个政治中间,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汗青、文化、艺术战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战寺庙著称的著名汗青文化名乡。外八庙建筑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坤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擅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祸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战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内八处受北京雍战宫管辖,得名“外八庙”。个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不雅。

普宁寺建於清坤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空中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那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我部达瓦齐的叛乱,正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册封,果他们疑俯藏传释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建筑了普宁寺。淆政府盼视领土国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气概独特,它接纳并融开了汉地释教寺院战藏传释教寺院的建筑花式,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打算:中轴线上按序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战工具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间,四周环列着很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白台、白台和四座红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傍边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脱节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下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流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左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旁边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修普宁寺原委跟打算;旁边为《御制平定准噶我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我后勒铭伊犁之碑》,记叙清政府平定准噶我部贵族达瓦齐.阿睦我洒纳的叛乱,坚韧西北边防的史真。这三座碑均为坤隆御笔,用谦、汉、蒙、藏四种文钞缮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下2米,心径1.26米。逐日凌朝,喇嘛叩击108响,和尚初步上殿念经。释教称这108声钟声可来108种懊终路,“闻钟声,懊终路清,聪明长,菩提死”。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间置一藏传释教寺院建筑特有装潢铜质鎏金浮图。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正在建筑上可掩护脊垄坚韧、不渗火。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死的飞禽飞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敢森宽。第四个是天马,象徵天子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天子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心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侧是前生佛燃灯,左侧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宽。两侧山墙石坛上分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克服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死,逼真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拟桑耶寺作风,经过过程构筑总体打算战个别外型往返响反应藏传释教的世界不雅,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空想境地用详细建筑形象暗示出来,使全数建筑存正在象徵浸染。“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散”,或译作“;轮坛”、“坛乡”,是密宗僧侣修止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聚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依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想的。大乘之阁巍然耸坐中心,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间,阁之货物则建有日殿战月殿,暗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转,阁的四周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浸染,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删进万物成熟的浸染,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火,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维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浮图,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红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懂得地反应、意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划一性智”,视世界万物对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不雅察智”,浮现佛能明察擅恶,妙不雅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暗示疑佛能后果自利战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宽密跟尾,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战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情势,如许使汉藏建筑巧妙联开,外形宏伟又具有园林设置,组成汉藏文化彼此交融的气概偶异的寺庙建筑。 第 一范文§网拾掇该文章……

大乘之阁内局部三层,正鄙人低贯穿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不雅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下22.28米,腰围15米,分量达110顿,用紧、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破方米木材。不雅音站正在莲花座上双手开十,背后又死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外型庄宽,慈颜擅目,衣纹天然流利,是珍贵的艺术珍品。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5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美好时光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李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20xx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旅途中要是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告诉我。

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旅游固然重要,但平安最重要。都说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有外出旅游,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我们一同出游,让我们共同读好这属于中国的一页。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第一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普宁寺。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佛经曾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所以我敢很肯定的说,上辈子咋们啥事儿都没干,老顾着回头了。

咱们在上辈子的努力回头下,今世才有缘相识,在这共同的1天里,咱们共同游览了承德,离别之际小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生活,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一下。

在这次的旅途中,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得位,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难忘的今天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最后祝大家在接下的旅途中玩得开心!谢谢!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6

白石山风景区于巢湖南岸庐江县白山镇,海拔134米高,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白石天河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 白石山因山多白石而得名。山上有龙池、仙人洞胜迹。

白石冬雪是庐江八景之一,山之东北滨临烟波万顷的巢湖。该山树木葱葱,苍郁蓊然,山间常有青烟浮空,氤氲五彩,四时常现,故有“白石烟树”之称。

一到冬季,草木凋零,将此山出落得更洁、更瘦。时值雪天,飞花飘絮,银装素裹,山之景色又焕然一新。此时登高望远,大地一片白皑;北麓巢湖霏霏云气,闪闪浪翻;湖中姥山高耸,一塔凌空,幻成湖山雪景,点缀成“白石冬雪”的美景奇观。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7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寺院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对称地分列两边。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有“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

河北普宁寺导游词 篇18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解普宁寺,你们可以叫我杨导。

普宁寺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所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前半部分是汉式的建筑,有扇门、碑亭、钟楼与天王殿组成;后半部分是藏式建筑,大部分以西藏的桑耶寺为蓝本。

进入普宁寺,可以看到钟楼和鼓楼分立左右,都是平阔三间、两座阁楼。藏传佛教说,每天早上,喇嘛叩击一百零八响、念经祈祷,就可以去除一百零八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

再往前走,就是大殿。这里供奉着著名的千手千眼观音。我要带大家重点参观一下。千手千眼观音,顾名思义,这座观音像有很多只手和很多只眼,每只手掌心都有一只眼睛。到底有多少呢?细心的游客可以自己来数一下哦。这尊观音像高约23米,重达11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它造像精美、宝相庄严、比例匀称、纹饰流畅,是我国雕像艺术的杰作。

寺庙右侧是曾经的佛学院。因为火灾,大殿和藏经楼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十分可惜。现在这里的厢房改建了展览馆,许多罗汉塑像陈列在这里,它们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有的浓眉大眼,看上去十分精神;有的眉头微皱,显得有些忧愁;还有的笑眯眯,好像十分仁慈……最中间的罗汉是济公,他眉开眼笑,像是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烦心事。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请大家自行游览。请注意寺庙是喇嘛的修行地,大家要保持安静、文明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