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基础考点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财政税收》科目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而表现财政支出总量的可以是财政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量。由于不同国家以及一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虽然经常用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来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但把它作为不同国家的衡量指标用以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相对量来表示,它既可以用作不同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比较,也可以用作一个国家不同时期财政支出规模的对比分析。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等。
我们曾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它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过去,我们的研究只是注意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注意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分配一直处于国民收入分配总枢纽的地位,因为实行高度集中体制,财政收入集中率很高,而能够动员在全社会分配使用的社会财力相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分配严格执行收支平衡的方针,如果一旦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必然造成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数额基本上是等同的,在考察财政分配规模时,只选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便不足为奇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的分配体制、分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国家集中分配的资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企业和居民所占有和支配的资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之中的政府,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日益下降的可支配财力与其行使的职能相差甚远,因此,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现象频频发生,出现了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发行公债,且数额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数额相差很大,财政收入只反映一定时期政府用无偿的方式筹集的财政资金,而财政支出则反映国家财政动用和支配的财力,因此,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财政分配的规模,更能反映财政分配的真实状况。
我们把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用于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就其分母来看,我们曾选用的是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都选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这就是统计口径问题。世界上普遍实行两大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使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两大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包含的内容以及指标体系都有极大差别。就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大致来说,国民收入中包含物质生产领域所新创造的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所获得的收入并不包括在其中;而国民生产总值不仅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所以,要把这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比较,需要做一些换算。从现代社会的情况来看,用国民生产总值比用国民收入来表示经济的实力与发展水平,似乎更好一些。这是因为:第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很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第一、第二业的产值;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如果把其创造的产值不加以统计,显然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貌,这是很不科学的。第二,经济的发展,已经打破了一个国家的疆域,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本国资金到别国投资,外国的资本流入到本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重要特征,因此,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也应统计在内。第三,随着技术水平忝断发展,很多产业部门的的设备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大量的产业部门采用快速折旧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的快速折旧方法也不断多样化,适应面不断加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统计产值时,把折旧加以扣除,将是一件较难的事,况且,由于各部门的折旧方法不同,统计数字也难以准确与科学。正因如此,我们在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时,已经把指标更换过来,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意总值的比重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