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普法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别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充分领会和全面把握有关精神、决策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搞好“_五普法”宣传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思想重视,宣传到位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广大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法经营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党政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来认识普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普法工作真正列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去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实施、全体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实普法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黑板报”、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等,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制氛围,提高宣传效果,并能指导工作出实效。
二、完善制度,注重考核
众所周知,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着“软指标”的问题,其间有认识上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少规范的、过硬的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普法工作往往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因此,在“七五”普法中,实现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通,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出来。建立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律知识考核,扎实法律知识基本功,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相关部位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大力提倡和推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
三、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在普法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职工的需求,普法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分类施教。根据职工的不同文化水平,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要集中搞普法培训班,全面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等,以提高其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堵住普法教育在实施者层面上的漏洞。要继续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和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法律分析、推广,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
第2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于5月8日,将于1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立法先河,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民法典》为人民服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我们一生。
在这里,我们以小明的一生为例,贴切地展现《民法典》与我们如何相伴一生。“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分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那一年,小明还未出生,还是个胎儿的他,也有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那一年,小明七岁,他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一款游戏充了大量的钱,经过交涉,小明妈妈追回了这笔钱。“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那一年,小明二十岁,小明的同事向他诉苦,说自己持续收到上司发来的“露骨”短信,得知此事,小明鼓励同事搜集证据,进行维权,最后,无良上司受到惩罚。“租赁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那一年,小明二十六岁,他正处于租住状态,而房子的房东要把房子转卖给他人,通知小明立即搬走,小明依法拒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那一年,小明三十二岁,他的女儿刚刚出生,他就接到不少“早教机构”发来的“贺喜”短信。后经查实,原来是医院泄露了小明和妻女的信息,最终,医院承担侵权责任。“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欠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那一年,小明五十岁,妹妹小花的丈夫背着家人在外赌博欠下巨额赌债,小花向小明哭诉,小明告诉妹妹这笔债务她不必偿还。“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那一年,小明八十岁,身体日渐不好,他决定立下遗嘱。打印遗嘱时,他请了一位朋友来做见证人,但被提醒,还要再多找一个人在场见证,最终,小明的遗嘱顺利完成。
从小明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法典》与一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而小明就是你我他。《民法典》,一生相伴,一生一世。
第3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民法典,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孕育,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伴随着人民大会堂热烈的掌声,民法典的颁布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为社会生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日常遵循,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是历史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至上的体现。
盛世法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平凡的付出和辛酸的汗水。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法典编纂者挑灯夜战翻阅历史的资料,用脚印走遍中国山川大地,记录中国人从出生到终老的点点滴滴。一部民法典,就是一本中国“社会生活发展百科全书”,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映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之路,也伴随着筚路蓝缕奋斗的艰辛。用人民法典之绝唱,奏响人民至上之音。法之利器于德载之,赓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人民法典”气定山河,“公平之音”响彻神州。
“一枝一叶总关情”——初心使命照乾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翻开历史的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在顽强拼搏中创新创造,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民法典通过分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102万条建议,一部法律的诞生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些力量来源于人民、精神源自人民。10余万字的民法典,将完善规范市民生活从生至死的基本行为准则,维护市场经济基本规则,为人民生产生活构建和谐氛围,为人民打造公平正义环境。“一枝一叶总关情”,从1954年起,民事、产权、物权等相关法律不断修正完善,每一次修改完善背后都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初心使命的践行,是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人民情怀”。
“君子以自强不息”——春风化雨润心田。 _,“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是“民法典”的主旋律,一部法的诞生,见证了中国社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一部民法典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斗争史。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配套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遵循,不断为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注入磅礴力量。自强奋斗是“民法典”不断完善进步的法宝,针对实际情况开方子出点子,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没有经验案例就在摸索中前进,在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实践,理论,实践”,以人民的名义在实践转换中不断完善法规体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而解决问题,构建公平正义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至上”的春风化雨遍及大地润化人心。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奏响时代主旋律。一代代的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在磨难中奋进,从奋斗中崛起,他们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与时俱进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诠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引领爱国主义新风尚。“细微之处见真知”,民法典1260个条款,10万余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深刻阐释,小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大到产权物权归属,人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致知于行把人民的小事做好,求实苦干把为了群众的好事办好。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革新中,我们不断前进,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斗争经验,在一言一行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让“人民法典”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让“公平之音”响彻云霄,让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乘势而上。
新时代“民法典”必将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人民法典”气定山河,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中国人深感安全和幸福。“公平之音”响彻神州,人民至上的中国精神必将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继续团结奋进。
第4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我微信里的三千多元钱怎么没有了?这可是我辛辛苦苦卖水果的钱呀!呜!呜!呜!”
当我还沉浸在美丽的梦乡中时,被一阵呵斥声和哭声惊醒了。走出房门,原来是我的妈妈――她拿着手机焦急地、痛苦地、不停地翻着微信转账记录仔细地查看,她知道这些转账记录是我弟弟玩游戏时转出去的`。看着手机屏幕上的零钱跃然着“10.17”这几个数字时,性格一向坚定的妈妈又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流下了眼泪……弟弟也被妈妈狠狠地揍了一顿,本来安静的家里充满了哭声、呵斥声、求饶声。
我知道这三千多元在我家意味着什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为了多攒点钱每天都省吃俭用。妈妈为了照顾我和年幼的弟弟留在家里,为了减轻生活的负担除了农忙外,她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起了水果,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热难耐从不休息。我明显看得出来风在妈妈的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太阳在妈妈的脸上、胳膊上留下了黑印。此刻,我多想成为一位优秀的“魔法师”只要略施魔法就能把妈妈的钱变回来呀。
“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可退款。”老师在班会上说过,我们还出了一期有关的黑板报。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经过多次申请这消失的三千多元钱真得“变”回来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是《民法典》实现了我的“魔法”梦!
第5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安定的的国家,肯定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维护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律诞生了。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很多很多的法规,例如《森林保护法》,它约束我们不准破坏森林;《交通法规》,它约束我们不要闯红灯,不能酒后驾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我们这些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在1985年1月1日就开始实行了《森林保护法》。曾经有许多的人到森林里乱砍乱伐,使得森林逐渐消失。但是实行了这个法规,我们就不用担心树木被一些想赚钱的商人乱砍乱伐,导致泥土流失,沙尘暴不断了。《森林保护法》的第六章告诉了我们,如果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森林,我们不仅仅是不砍伐树木,还要保护森林,如果看到了森林起火,一定要及时的拨打火警,不让森林严重烧毁。
1994年,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消费者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这个法的保护。我们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权利呢?权利多着呢:消费者可以享有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如果卖家卖个我们的东西不好或者是假货,我们是有权利可以去控告他的。
接下来野生动物保护法、商标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广告法……陆续公众于世。最近,国家又实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我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法规约束了我们不去歌舞厅,网吧,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多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这个保护法也约束了我们不能喝酒、抽烟种种坏习惯。而且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一种犯法的做法。
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丽;有了法律,人间的悲剧将不再重演;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法律将伴随我成长!
第6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上星期周末,我和妈妈、外婆准备出去,刚走到下楼,突然一个空的矿泉水瓶从楼上被丢了下来,刚好掉落在我们的前面,还好没有砸到我们。我们被吓了一跳,我们赶快看向楼上方向,然而没有发现是谁扔下来的。外婆慢慢走到前面,捡起矿泉水瓶子丢到垃圾桶里。我听见外婆对妈妈说:“还好是一个轻轻的矿泉水瓶,还好没有砸到我们!“。妈妈拉着我边走边说:“有时候很轻的东西从高楼扔下来也可以导致生命危险,看过一个科学测验,一枚重量三十克的鸡蛋从四楼抛下,会把人头顶砸出一个肿包;从十八楼抛下能砸破人的骨头;而从三十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我十分不解,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受地球引力和惯性的影响,高空抛物就算再小的一个东西瞬间它的重量就会增加几百上千倍。
那天晚上回家后,妈妈在电脑上给我看了关于《民法典》相关的知识,我才知道《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我终于明白高空抛物的危险性,也明白民法典确实是与我们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民法典,创造美好生活。
第7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为贯彻落实全国第_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在农忙时间搞好农村普法宣传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5月13日,由仪陇县司法局先锋司法所、先锋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普法宣传小组来到该镇燕河村村级广播室,开展了一场“我们身边的法律故事”乡村广播普法专题宣传,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通过听取生动的法治故事来宣讲法律法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工作人员首先向广大村民介绍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_个五年规划(20--202_年)》的具体内容,就“七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普法对象等做了重点宣讲。工作人员还重点结合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鲜活生动的法治故事集中宣讲了一大批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计生法》、《林业法》、《土地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在持续近一个小时的广播中,不少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村民,一边干活一边议论着所听到的法治故事。有村民说,以前听说夫妻分居满2年自动离婚,今天听了宣传,不是这样的,还要经过相关办事流程,要么协议离婚,要么起诉离婚,才能解除婚姻关系。还有村民说,以前民间借款利息很高,现在知道了法律只保护合理的部分,高利贷根本就不受法律保护。
此次“村村通”广播普法专题宣传,提高了群众的“七五普法”知晓度,纠正了他们在生活中原有的部分错误法律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8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要说广大干部近期的学习热点,不能不提今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就如同你如影随形的亲密朋友,当翻开它,开启与它的“聊天”时,“民法典”也拍了拍你,提醒着你要时刻牢记听民意、讲法治、严守纪三大关。
听民意,坚持人民至上。 _:“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诞生,紧扣着社会关切,回应了人民的期待,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更蕴含着“人民至上”重千钧的理念。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亦要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尤其是基层干部,更要坚定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初心,以大爱的奉献精神,时刻心系群众,将“人民至上”放在心里、落于行中,做到“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讲法治,强化法治意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还记得《民法典》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吗?“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第一编第一章第一条)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它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党员干部在与其深入“交流”中,要逐步培育并坚定自身对法治的认同、信服、尊崇与敬畏等情感。作为基层干部在工作开展中要善于与民法典“合作”,重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严守纪,筑牢纪律防线。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处不在枷锁中。民法典是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镖”,更是民事行为的指挥官。作为党员干部,除了要带头学习民法典,更要做遵守和维护法纪的表率。凡人之性成于习,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需要在点滴中养成。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带头讲政治、守规矩,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明纪守纪于微处,做到小错提醒、警钟长鸣,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9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当我第一次听到“密码”这个词时,我感到庄重、严肃甚至冷漠。在我们老百姓心中,“密码”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词。然而,现在我发现《民法典》中包含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记得我刚搬进社区时,我们走廊的墙壁是“美妙的”。我家住在五楼,即使每天回家都很累,也可以免费享受“视觉盛宴”!你看,附近超市的促销、培训中心的招聘广告、家具店的庆典活动。在这条走廊里,您不仅可以“购买”各种生活用品,还可以享受“上门”服务!看来跑腿服务获得了有利的地位。一个巨大的广告页面牢牢占据了楼下铁门的C位置。用我母亲的话说,“衣食住行都不缺。这个楼梯口是个小市场。
但有一天,楼下C悄悄变成了一个楼盘的告示。通知向居民解释了广告的缺点。最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社区的美丽,而且严重违反了法律。看来协议已经达成了。家家户户都拿出工具,清理五颜六色的广告,重新粉刷楼盘墙壁。这时,走廊又恢复了“单调”和“宁静”。那么,《民法典》难道不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环境吗?不仅如此,《民法典》还为人们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有一辆汽车,因此交通安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我们大多数人都见过这样的场景:汽车在红绿灯前争分夺秒地行驶,老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夜晚汽车睁大明亮的眼睛。这一幕看似问题不大,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夜晚,电动车在“大眼睛”的注视下战栗,更别提那些在人行道上等着要过马路的行人了。他们环顾四周,渴望尝试,但从来不敢迈出第一步。然而,随着法律的完善,这样的危险场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绿灯前秩序井然的汽车,人行道上背着书包过马路的小学生,向耐心等待的司机鞠躬致谢。此时,民法典具有保护人民生命。
的重要功能,事实上,民法典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默默地守护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角落。
第10篇:民法典宣传月征文精选精选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先贤商鞅之警语,在历史的长空中划出了警醒之光,经久不绝……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的 _的《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这篇重要文章,更是在新时代法治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法典推动、实施、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导航。
笔者认为,民法典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其意义极其深远。我 _章中,品出民法典的“三味”。
品出“人民味”,擦亮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怎样的,民法典就是怎样的。”“物权”“合同”“人格权”等编次无不与人民权益息息相关;“离婚太冲动?30天内可撤回”“借一万还十万?网贷套路不用怕”等生动的条文解读,无不直面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民法典俨然成了“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260条条文涵盖了民事活动中的大事、小事、琐碎事,织密了人民权利的“防护网”,支起了权利平等的“公平称”。既然民法典有“人民味”,我们就必须让民法典落地城市乡村,走进千家万户,扎根在群众心中。要强化民法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执行力,大力推广普法教育,用“接地气”的语言阐释民法典,让人民群众读懂民法典、善用民法典。
品出“担当味”,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民法典与各级政府相关,与司法机关相关,更与党政干部及公民个人相关。从政府机关层面上讲,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手段,是正确决策、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充分保障,这是国家对人民的担当;从组织层面上讲,民法典是谋事、干事的理论源泉,深入学习、全面遵守、带头维护,这是党政干部对群众的担当;从个人层面上讲,民众心怀敬畏,遵从平等自愿原则,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是公民对社会的担当。“人民的事,都不是小事”,党政干部要把调解邻里纠纷、评判是非对错那些“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在民法典中寻出最正确的“解题方法”,用担当促进社会和谐。
品出“发展味”,夯实问题导向的总基调。蜜蜂之所以酿蜜,是因为采集了百花的精华;江河之所以奔涌,是因为汇聚了无数的溪流。5000多年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的汲取,70多年新中国民事法律的沉淀,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的借鉴,成就了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这段历程,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健全、完善、发展的过程。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始终坚持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民事法治建设这一主体工程添砖加瓦,让民法典这棵大树枝繁叶茂。